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叁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叁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目前,2025年全国两会已经圆满闭幕,我校广大师生纷纷热议全国两会精神。

(十四届全国人大叁次会议开幕会。图片来源:人民网)
教育学院教师 谢焕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叁次会议上,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教育的内容,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也让身为教育学院辅导员的我深感振奋、收获颇丰。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叁年行动计划,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强国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教育是国之大计,关乎民族的未来。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身处教育一线,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思政教育中,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导向,借助主题班会、党团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领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极响应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凭借心理工作站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建立健全心理预警机制,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教育改革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立足岗位、积极进取,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 郭征帆: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麻豆视频网站入口的办学特色,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地方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培养出真正能为地方所用的人才。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号召,更让我深感责任重大。这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从传统“单向”教学向“多维”互动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在科研方面,加大攻坚克难力度,为解决地方实际问题贡献智慧与力量。今后,我将进一步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 李青彪:202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不仅关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也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大学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看到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会议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这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方向和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差距,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注重质量,还要关注公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教师 张绍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叁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面对“叁农”工作仍存在的人才队伍短缺和产业科技力量薄弱问题,作为涉农专业的教工党支部书记,今年要更加强化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支部教师党员立足岗位,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做好乡村发展人才需求结对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输送人才,把论文写在乡村产业振兴一线,切实发挥党支部党建引领科技引航作用,促进“叁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大数据学院教师 田波: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工作方向和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这让我们认识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报告中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指明了方向。我们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需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同时,要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态度,投身到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健康学院教师 罗秀英:2025年全国两会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锚定了方向。作为护理与体育学科的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两会提出的“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战略与学科发展紧密关联。我们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以“教育强国”为目标、构建“大健康”人才培养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服务基层民生与全民健康,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彰显学科担当。我将以“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在课堂上培养有温度的护理人才,在科研中攻克运动促进健康的关键技术,在社会服务中传播科学健康理念,为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科力量。
国际学院教师 陈颖: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大学外语公共教学部负责人,在认真学习工作报告后深受鼓舞,也明确了新一年工作的发展目标与努力方向。第一,提升教学质量。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为导向,引入更多前沿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比如,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争取使学生在各类英语等级考试和英语学科竞赛中取得更优异成绩。第二,建设师资队伍。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丰富行业经验的外语人才,优化师资结构,为教学注入新活力。第叁,推动外语教学与专业学科的融合,开展特色外语课程,如国际视野英语课程、学术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等,满足学生不同的专业英语学习需求,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
艺术学院教师 黄凯: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令我深受启发。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的重任,更应主动将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一是深耕课堂,培根铸魂强根基。我将立足音乐专业特点,构建“思政+音乐”教学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同时计划增设“非遗音乐传承工作坊”,让学生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二是守正创新,科教融合促发展。我将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探索础滨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近期已着手组建“数字音乐创作团队”,指导学生运用电子音乐技术创作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数字音乐作品。叁是服务社会,美育实践树新风。我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音乐疗愈公益行动”。今年拟与铜仁市文旅局合作,打造“梵净山民歌研学基地”,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乡村振兴一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音符谱写教育情怀,以旋律唱响时代强音,为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应有之力。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刘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这门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多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向学生讲清楚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讲清楚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研究生院教师 杨福林: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引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应强化研究生的思想引领,一是推动学生党员深入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切实增强我校研究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二是结合研究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叁是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科研实践,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同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师德师风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张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迅速与进步,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深化理论学习。系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精神,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学习讨论活动,交流心得,共同进步。二是关注时事热点。加强对当前国内外时事的关注,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将自己的学业研究同社会、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叁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是提升综合素质。在专注学业的同时,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把个人发展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宋傲然: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党的建设方向的研究生,我深刻学习领会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感报告立足全局、催人奋进。报告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专业学习和党建工作实际,我将在以下叁方面努力。一是以理论筑基,深化党建研究。报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这要求我们在党的建设研究中聚焦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的机制探索,如:如何通过党内法规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在科研攻关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将结合“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背景,深入研究党内治理体系与国家重大战略的衔接路径。二是以实践赋能,服务基层治理。报告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部署启示我们,党建工作需扎根基层需求。我将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社会实践项目,联动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关注乡村振兴、就业优先等政策,在调研中挖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鲜活案例。叁是以担当立身,锤炼党性修养。作为青年党员,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标杆,在学术科研中坚持“心有大我”的理想信念,主动承担党支部理论宣讲、学业帮扶等工作,将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服务同学的务实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文学与传媒学院本科生 吕佩遥: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刻认识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视野,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报告中提出“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为即将走出学校、步入社会、走向岗位的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平台、牢靠的保障。我们应树立立足本职,勤奋工作,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思想意识,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我们要注重细节,追求卓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积极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勤奋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斗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积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 熊珍:通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重视。会议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文化繁荣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大数据学院本科生 莫加莉: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彰显“人民至上”的执政温度,以清晰的蓝图擘画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方向,当听到“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关键词时,我深知重任在肩。作为一名数据科学专业的学生,肩负着推动科技发展的使命。在新学年,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提升专业能力,继续深入学习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与项目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时刻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党的宗旨,不断向身边优秀的榜样学习,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我将把全国两会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与实践,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决心,锤炼专业技能,提升党员的先锋意识和责任担当。我会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自己的蓬勃力量,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艺术学院本科生 王进: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倍感振奋。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我深刻意识到青年一代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艺术繁荣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让我联想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新学期,我将系统学习黔东本土音乐、傩戏等非遗音乐形式,认真学习音乐写作技巧,尝试用现代作曲技术改编传统曲目,让千年雅乐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报告中提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发我以音乐为纽带服务社会。作为院学生会一员,我想组织“音乐进社区”活动,联合中小学开展“艺心传声”音乐计划,在开展美育教育的同时传承民族音乐。站在新征程的起点,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坚守艺术初心,练就过硬本领。既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做新时代音乐创新的开拓者,用音乐讲好黔东本土故事。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 杨海霞:李强总理的报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每位历史专业的学子都应踊跃参与挖掘铜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当代价值,将专业知识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推动文化资源“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学术研究等方式,为铜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贡献力量。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学术讨论、科研项目,锻炼专业技能;同时,关注社会需求,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将来投身社会建设做好准备。
(党委宣传部综合整理 一审:张东方 二审:张朝飞 叁审: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