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写作研究院教师王晖创作的诗歌作品《细水长流》在《人民文学》2025年第2期发表。这是她第二次在该刊发表组诗,第一次是2022年第1期发表了组诗《青海湖》。
王晖,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探索》《诗刊》《大家》等数十家刊物,入选数十种权威选本及《新华文摘》,出版诗集四部。
我校历来重视文学教育。近年来,学校秉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学校教育边界”,采用“专职+兼职”的方式,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倾力打造一支具有文学创作经验和写作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已形成“团队+课程+活动+平台”四轮驱动的写作人才培养新格局。近几年,教师的文学作品多次刊发于《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山花》等权威文学刊物。学生的文学创作也是成果斐然,先后有40余人次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在《诗刊》《中国校园文学》《飞天》《青春》《星火》等国家、省、市级重要刊物发表,并在全国、全省文学作品评选中多次斩获大奖。
2025年第2期《人民文学》封面与目录截图
细水长流
王 晖
生 活
不会一无所有的
还幸存着一把无用的钥匙
不慎跑丢的房子
屹立在记忆的西北角
那把钥匙如今悬挂在西南小镇的晾衣架上
它常常在风中旋转
跳着小芭蕾
轻松地闪着诞生之初的光
有一夜
它加入了仙女座流星雨的队伍
没有灯光的山顶上
流星投递给人间的礼物
让人夜不能寐
只有我的钥匙是唯一没有坠落的小星
当我从衣架取下
欢喜地将它空转一圈
世界就
悄然打开
钻石牌友谊
按说
它也是宇宙大爆炸后的产物
和我相遇在同一个时代
运行了叁十七年的老闹钟
光荣退役了
它背上的两把钥匙已无法转动
完成使命后
我不费劲给你上航空油了
你可以虚度光阴了
在我的小书房里
愉快地和我继续作伴
在微凸的水晶天穹下
你在自己的领地巡游了一生
现在还有两个瞬间供你准确报时
每天早上
你守候成功的九点十五分七秒
还有晚上的这个点
有时我会摇一摇你
看你迈开腿
坚持走上五秒钟
平和地看着你
把我的暮年提前演示给我
没有悲哀
花园村看星星
为了赶赴叁十叁年一遇的狮子座流星雨
我们登上来龙坡的最高点
若不是浓云聚集到了天际
本可以迎接
浩瀚的天空释放的一群星星
夜空下
一无所获
却享受了夜的款待
天用笼罩的圆
地用环绕的圆
将我们高高举起
并安放在
世界中心的一块山崖上
此刻的我
是不是一颗被篡改了身世的陨石
仰面天空
私语着群星那遥不可及的故乡
山下茫茫四野的灯光
是陆地上温柔的银河系
漫山遍野的油茶树
成群结队在深夜漫游
举着枝头上繁密的小星星
喜 鹊
我见过几百只喜鹊
绕着我的旧楼房
从房前飞到屋后
又从屋后飞到房前
我从前窗赶到后窗
又从后窗赶到前窗
这幢老楼里
一定不只我一个人
随着喜鹊跑来跑去
一小截不知从何而来的时光
被喜鹊擦亮
鹊桥没搭建在传说中的天河
而是联结于温暖的尘世
或许真有什么悄然经过
而我却无法觉察
这低飞着的喜鹊
不知怎么就迷上了这里
它们环绕一圈
老楼房就被幸福地拥抱一回
清洁工
变电站墙根下
废弃的旧水池
老吴打造了十九座袖珍小花园
牵牛花、月季、美人蕉、蓼花
还有他命名的小牡丹
捧出了泥土的芬芳
乌鲁木齐最小的家属院
老吴捡拾弃砖
铺出了一尺多宽的林荫小路
几分朴素镶嵌的小院
小路上走着我们、老猫
麻雀和小虫
老吴的旧衣服
洗了又洗
整洁的补丁
蓝色卡其中山装
草绿色解放鞋
是他的标配
谁家跑水了,出事了
他跑去抗洪帮忙
给榆树治病
埋葬被电网打死的两只小乌鸫
昨天他拿铁钎撬起地砖
怕挤坏了榆树的脚
年近七旬的清洁工老吴
有着比谁都宽敞的家
他的家有多大
我说不清
只知道
他的家,还埋葬着我心爱的杂毛兔子
就在那棵常常
落满了麻雀和喜鹊的老树下
思乡曲
香樟树
香到了树根
长春藤
在悬崖边
缀着最青春的发辫
他乡的湖边站一站
孪生的姐妹就诞生于水面
我们一起制造了中年的离愁
无尽的春山
动用无边的绿
却兑换不了北方的白雪
此时,北方的风雪正横扫我的心
风雪中,窗台上
乌鸫还在幽然地小声吟唱吗
大概早就预见了我在漂泊途中
对北地一望无际的思念
它曾透过玻璃
偏着脑袋
专注地打量我的生活
买馕途中
经过桂林路时
暮色中两只鹅
还站在原来的树坑里
我担心的事没有发生
我跟鹅拍了合影
对面打馕铺子的维吾尔族姑娘俏皮地说
拍照收费
要给鹅送一片菜叶
我转身用微笑兑换了
观鹅门票
那姑娘用迷人的笑
回赠我
一脸明亮的霞光
(供稿:写作研究中心 一审:张东方 二审:张朝飞 叁审: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