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我校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杨春君博士、副教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着作《钦差大臣与清代政治(1644—1850)》。在我校出版社分类标准中,人民出版社属一类出版社。
钦差大臣制度是清代政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处理国家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钦差大臣与清代政治(1644—1850)》分绪论、结语和六章正文,有321页,共302千字。该书以多样的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论述清代钦差大臣的源流、人员构成、产生原因、权力、管理规定、时代演变和在政治中的作用等内容,案例丰富,揭示了与以往不同的钦差大臣的面貌,结论扎实可信。
2024年11月,人民出版社在其官网“鉴知书”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详细推介,认为《钦差大臣与清代政治(1644—1850)》一书具有叁个特点:“一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清代(1644—1850)钦差大臣的基本情况,廓清了以往对钦差大臣认识的一些误区,如区分钦差大臣与一般的钦差,钦差大臣只处理国家大事且无所不能并非历史事实。二是总结了清代钦差大臣制度与前代相比的特点,如:钦差大臣权力比前代缩小;主要解决已发生的问题,而非预防问题的发生;由于清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和皇帝个人能力的差异,不同时期钦差大臣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叁是通过众多案例,动态地解析钦差大臣的时代变化,实事求是地概述钦差大臣制度在清代政治中的作用,尽可能地还原了真实的钦差大臣。”
杨春君副教授长期从事明清政治史、明清贵州史研究,目前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10多篇,获评贵州省教育厅“第二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
(供稿: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张东方 一审:田淼 二审:梁光华 叁审:叶丹)


